- 時間:2022-09-08
- 點擊:140
- 來源:甘肅日報
本文圖片均為資料圖
甘肅日報特約撰稿人 崔永利 劉再聰
疫又稱瘟疫,指具有劇烈流行性、傳染性的一類疾病。東漢人許慎《說文》解釋說,“疫,民皆疾也”。就是說,所有人都得的病就叫作疫,顯然指具有傳染性的疾病。古人認為,疫病是由癘氣引起的,癘氣指空氣中的毒氣、異氣、雜氣、邪氣等。這種癘氣因自然運行失常所致。所以,在中國古代史書中,疫情出現被記入《祥異志》《五行志》。
瘟疫伴隨人類的出現而出現,給人類的生命安全帶來極大威脅。人類也很早就有關于瘟疫的記載和認識,中國也逐步形成了一套較為完備的中醫藥防疫體系。歷史上,正史對甘肅疫情多有記載。甘肅古代用于防疫的材料很多,現介紹雄黃、青木香、戎鹽、蜀椒四種,以饗讀者。
雄黃
雄黃
雄黃俗稱“雞冠石”,橘黃色粒狀固體或橙黃色粉末。傳統醫學認為,雄黃藥性突出。中國最早的本草書籍《神農本草經》稱其有“殺精物、惡鬼、邪氣、百蟲毒,勝五兵”之功。宋人《證類本草》也描述“雄黃外黑者為熏黃,主惡瘡,殺蟲?!备鶕埸S的殺菌消毒作用,古人常用其來辟穢化濁,預防瘟疫。在防疫方面,雄黃的使用方法主要有佩戴、涂抹、泡酒。
佩戴就是將雄黃等裝入香包佩戴在身。有學者對清代以前的59部古代醫書所記香佩防治疫病方劑進行統計,發現其中包括193味中藥,總使用頻次 714 次。其中,使用頻次最高的一味藥為雄黃,達到38次,占總頻次的 5.32%,應用于80%的方劑中。此外,有17個單味藥方劑用于香囊辟疫,雄黃名列其中。清人《松峰說疫》記載了香囊的佩戴方法:“紅綢縫三角囊盛五丸,帶左臂上,仍可掛于門戶?!?/span>
涂抹,指將雄黃涂在鼻腔等部位。清人《外治壽世方》記載:“雄黃研細末,水調多敷鼻孔中,即與病人同床,亦不傳染?!睂⑿埸S涂抹在鼻腔,可以防止疫氣通過鼻腔進入人體。另外,雄黃刺激打噴嚏可把人在瘟疫之家聞到的穢濁疫氣經鼻再排出體外,免受傳染?!锻庵螇凼婪健酚涊d了全身涂抹的具體位置:把雄黃等藥“搗篩末,以涂五心、額上、鼻、人中及耳門”。在鼻腔之外,還可以涂抹在頭頂、額頭、耳門、手心、腳心等部位。
舊俗端午節有飲用雄黃酒的習慣。清人《清嘉錄》記載:“研雄黃末,屑蒲根,和酒飲之,謂之雄黃酒?!惫庞小帮嬃诵埸S酒,病魔都遠走”的說法。在酒里加上少量的雄黃,可解病毒。雄黃有微毒,雄黃酒不適宜小孩喝,為此,大人就蘸酒在小孩額頭涂抹一番,以期達到辟邪祛穢的作用。清人《燕京歲時記》記載:“每至端陽,自初一日起,取雄黃合酒曬之,用涂小兒額及鼻耳間,以避毒物?!惫旁娫疲骸拔ㄓ袃簳r不可忘,持艾簪蒲額頭王?!笔钦f端午節日,小孩手拿艾葉,頭戴菖蒲,額上用雄黃酒寫“王”字。民間傳說《白蛇傳》有端午節白蛇因飲雄黃酒而現原形的情節,也說明雄黃酒有驅邪作用。此外,東晉人葛洪《肘后備急方》記載了可服食的 “辟瘟疫”雄黃丸藥:“雄黃、丹砂、巴豆、礬石、附子、干姜分等。搗,蜜丸,平旦向日吞之一丸,如胡麻大,九日止,令無病?!?/span>
甘肅很多地方產雄黃,見于史書記載的有河西、隴南。比較而言,隴南尤其是武都、宕昌出產的雄黃質量上佳。唐貞觀年中,宕州發現數尺見方的大塊雄黃。今隴南地區濕潤燥熱,農家習慣將雄黃粉、雄黃酒灑散在墻角、床底等處,目的是驅蟲、清潔環境。
青木香
青木香
青木香與甘肅的聯系見于隋朝。大業五年,隋煬帝車駕西巡,討伐吐谷渾?!埃ǚ┳由w以彼多瘴氣,獻青木香,以御霧露?!狈由w擔任過涼州刺史,熟悉吐谷渾活動區域即今青海湖一帶的氣候特征。不過,此處的“霧露”并非天氣變化所致的水霧和云氣,而是指蚊蟲。
熏香爐 古畫
古人佩戴香囊
古人認為,“蚊蚋如霧致瘴”。蚋就是小蚊子,蚋之小而黑者名蟆子。宋人《埤雅》記載:“蚋喜亂飛,似蚊而小,望之如霧”。小的蚊蟲聚集在一起,遠遠望去猶如煙霧。成群的蚋又被稱為“瘴母”,瘴母是致病之根源。南方的瘴癘在中原一帶被視為傷寒。所以,樊子蓋所講的霧露實際上講瘴癘,而非雨霧。吐谷渾地有瘴氣,在隋之前就見于記載?!段簳じ咦诩o》記載,公元461年九月,北魏軍隊追擊吐谷渾,“諸軍濟河追之,遇瘴氣,多有疫疾,乃引軍還,獲畜二十余萬?!贝舜握我甙l生在涼州、青海一帶。至于蚊蚋團聚成霧,至今依然可見。在靖遠沿黃地帶夏日麥田中,成群的蚊子團聚成車輪大小,頗為常見。在隴南一帶,人們口語中稱小蚊子為蟆子。
青木香又稱木香,是療效很好的避瘟疫藥材?!渡褶r本草經》記載:“味辛,主邪氣,辟毒疫溫鬼?!鼻嗄鞠阌置拔迥鞠恪?,簡稱“五香”。唐王懸河《三洞珠囊》描述:“五香者,即青木香也。一株五根,一莖五枝,一枝五葉,葉間五節,故名五香,燒之能上徹九天也?!蹦纤瓮跤^國《學林·五木香》:“古藥方有五香散,其方中止用青木香,則五木香乃青木香也?!?/span>
古人把青木香搗好放在衣箱中或佩戴在身上,讓香味自然地沾上衣服。孫思邈《備急千金要方》記載熏衣方:將青木香等研磨成末,加工成丸藥用來熏衣。青木香還被用來做成床的佩飾物,《北史·真臘國傳》:“其王三日一聽朝,坐五香七寶床,上施寶帳?!蔽逑慵础扒嗄鞠恪??!短綇V記》引《大業拾遺記》記載:隋文帝觀文殿中有五香重床,“春夏鋪九曲象簟,秋設鳳綾花褥,冬則加綿裝須彌氈”。五香重床即配以五香木的床,《北史》也記載:“王榻后作一木龕,以金銀五香木雜鈿之?!?/span>
大多數文獻記載青木香產于南方。三國時東吳人萬震《南州異物志》云:“青木香出天竺,是草根狀,如甘草?!钡?,涼州長青木香也有文獻依據。北涼段規龍《涼州記》記載:“焉支山,在郡西界,東西百余里,南北二十里。有松、柏、五木,其水草茂美,宜蓄牧,與祁連山同。一名刪丹山?!逼渲?,五木就是青木香,產自焉支山。如此看來,樊子蓋獻給隋煬帝的青木香自然是焉支山出產?!侗静菥V目》“木香,草類也。本名蜜香,因其香氣如蜜也?!秉c燃青木香后,香氣能飄徹九天。飄上九天的煙氣自可驅散蚊蚋,避免瘟疫傳播。這里需要補充的是,至明代以來,青木香已經成為馬兜鈴根的正名。為了以示區別,又以原稱青木香者為南木香、廣木香。
蜀椒
蜀椒
甘肅隴南盛產花椒,古今有名?;ń返乃幮栽诖呵飼r代就為人們所認知,范蠡《范子計然》記載:“蜀椒,味辛溫,主邪氣?!薄渡褶r本草經》記載:“味辛溫。主邪氣咳逆,溫中。逐骨節,皮膚死肌,寒濕,痹痛,下氣。久服之,頭不白,輕身增年,生川谷?!崩顣r珍《本草綱目》記載:花椒“堅齒發、明目,久服,輕身好顏色,耐老增年通神?!?/span>
使用花椒的驅邪辟疫方法有兩種,一是佩戴。1972年發掘的馬王堆漢墓中,發現多個熏囊、絹袋、繡花枕和熏爐都裝有藥物。經研究鑒定,這些藥物為辛夷、花椒、茅香、佩蘭等,都是香藥??梢姰敃r人們隨身攜帶香囊,使用香枕、熏香等香療方法辟穢消毒、凈潔環境、防治疾病,已成為一種習俗。
另一種方法是泡酒。椒酒最早見于《后漢書》:“蘭肴山竦,椒酒淵疏?!碧迫死钯t說,“椒酒,置椒酒中也”。用于避瘟疫的椒酒有兩種名稱,一種是屠蘇酒。晉代葛洪認為,屠蘇酒為東漢神醫華佗發明。孫思邈《備急千金要方》言屠蘇酒可以“辟疫氣,令人不染溫病及傷寒”。孫思邈講的屠蘇酒由大黃、白術、桔梗、蜀椒等7味藥組成。喝屠蘇酒先從小孩子開始,“一人飲全家無疫,一家飲一里無疫?!逼浜?,歷代老百姓在春節時期把“飲屠蘇酒”作為“辟邪驅災”的習俗之一。李時珍“百病主治藥”云:“屠蘇酒元旦飲之,辟瘟癘?!钡诙N是椒柏酒。東漢崔寔《四民月令》記載黃河流域的習慣:“正月之旦,是謂正日……子婦孫曾,各上椒酒于其家長,稱觴舉壽,欣欣如也?!蹦铣赫嗟淖阢痢肚G楚歲時記》記載長江流域的習慣:“歲旦飲椒柏酒以辟疫癘?!彼^椒酒、椒柏酒,就是浸泡花椒、柏葉而成,具有解毒、辟瘴氣功效?!侗静菥V目》記載“椒柏酒”辟疫之功:“元旦飲之,辟一切疫癘不正之氣。除夕以椒三七粒,東向側柏葉七枝,浸酒一瓶飲之?!痹凇鞍俨≈髦嗡帯币嘣疲骸敖钒鼐圃╋嬛?,辟瘟癘?!?/span>
椒酒使用中提到的蜀椒出自甘肅隴南一帶?!斗蹲佑嬋弧吩疲骸笆窠?,出武都”?!睹t》曰:“一名巴椒,生武都及巴郡”。武都即今甘肅隴南地區,這一帶盛產花椒很早見于記載?!读簳ぶT夷傳》記載“武興國出椒”,武興國的統治區就在隴南徽縣、康縣及陜西漢中一帶?!赌鲜贰の魅謧鳌酚涊d,今西和禮縣一代的氐人“種桑麻,出綢絹布漆蠟椒等”。梁人吳均《餅說》記載了有名的“仇池連蒂之椒”。據說,劉裕攻滅后秦后進入長安,想了解長安美食。后秦官員給劉裕推薦了“餅”,并說做餅的食材全為各地名產,其中調味品有“洞庭負霜之桔,仇池連蒂之椒”。此餅可使人“既聞香而口悶,亦見色而心迷”,可謂舉世罕見。在居延漢簡里,有個藥方也記載蜀椒:“蜀椒四分,桔梗二分,莖二分,桂……”漢代居延遠離隴南數千里,發現用蜀椒的藥方,表明武都蜀椒使用范圍之廣。
戎鹽
戎鹽
甘肅所產的鹽在史書中多見,其中以戎鹽最有名?!稕鲋莓愇镏尽酚涊d:“鹽山二岳,三色為質。赤者如丹,黑者如漆。大小從意,鏤之寫物。作獸辟惡,佩之為吉。戎鹽可以療疾?!碧蘸刖啊侗静萁浖ⅰ酚涊d:“(鹽)味咸,溫,無毒。主殺鬼蠱,邪注,毒氣,下部匿蟲蟲瘡,傷寒寒熱,吐胸中痰澼?!睆娬{鹽的防疫功能。
《涼州異物志》記載:將戎鹽“大小從意,鏤之寫物。作獸辟惡,佩之為吉?!笨磥?,戎鹽可作佩飾。人們根據意愿,或鏤空,或雕刻,將戎鹽制成大小隨意的物件。同時,又制成獸形,用來辟邪。另外,也可以服食戎鹽避瘴。清人《救生集》記載:“預辟瘴癘:桃仁一斤、吳萸、青鹽各四兩,同炒熱入瓶密封,一七取出,煉去茱萸鹽,將桃仁去皮尖,每嚼一二十枚,山居尤宜?!碧拼?,咒禁之風盛行,孫思邈《千金翼方》有驅邪用鹽記載:念誦咒語后,“先吸一口水,捻鹽著口中……一遍鹽水漱口,三七遍成一禁也”。鹽的使用在于祛除病患身上的晦氣。鹽也被視作有消毒性的藥品,念咒作“汝不疾去,咸鹽、苦醋唾殺汝”,或念咒作“吾從天南來至北,食鹽三斛……口含百毒”,意在使鹽通過咒語作用于病患,“迫使”疾病屈服。
戎鹽因產地得名,在兩漢時期就已經為中原人所知曉?!吨芏Y·天官》記載:“王之膳羞,共飴鹽?!睎|漢鄭玄注:“飴鹽,鹽之恬者,今戎鹽有焉?!?span> 飴、恬都有甜的意思,看來,戎鹽咸味不重?!侗静菥V目》引《涼州異物志》曰:“出于胡國,故名戎鹽?!比蛀}的產地集中在甘肅一帶,陶弘景《名醫別錄》載:“戎鹽生胡鹽山,及西羌北地、酒泉福祿城東南角?!?span> 陶弘景《本草經集注》載:“今戎鹽虜中甚有,從涼州來,芮芮河南使及北部胡客從敦煌來,亦得之,自是希少爾?!笨磥?,涼州和敦煌是戎鹽兩大產區。李時珍《本草綱目》引陶弘景言進一步描述戎鹽的形狀性能:“其形作塊片,或如雞鴨卵,或如菱米,色紫白,味不甚咸?!薄缎绿茣酚涊d廓州進貢之物有“戎鹽”,廓州在今青海境內,涼州南部,相距不遠。說明青海在唐代是戎鹽的道地產區。唐人《石藥爾雅》載:“戎鹽,一名仙人左水,一名西戎上味,一名西戎淳味,一名石鹽,一名寒鹽,一名冰石,一名光明鹽,一名紫女,一名上味,一名石,一名倒行神骨?!笨梢?,戎鹽美名甚多,確為當時的上品。宋人蘇頌《本草圖經》記載:“今階州出一種石鹽,生山石中,不由煎煉,自然成鹽,色甚明瑩,彼人甚貴之,云即光明鹽也?!比绱?,隴南所出鹽與戎鹽同質。
甘肅古代防治瘟疫的材料還有很多,不限于雄黃、青木香、蜀椒、戎鹽。不過,這四種藥材可真稱得上是全國性的品牌藥品。從使用方式看,四種藥品都可作佩戴之物。應該說,要做到殺毒辟疫功效而不傷正氣,香囊是安全性較高的外用手段。中醫認為,疫癘之邪多與濕氣有關,疫多因時行癘氣從口鼻傳入所致。雄黃、青木香、戎鹽、蜀椒等香藥,揮發一種奇異的香味,使蛇蟲聞之遠遁。使用時既減少了傳染源,又可起到殺除病菌、清爽神志的作用,是最常用的預防“癘氣”的藥物,這也是香囊盛行的原因。同時,中醫治療瘟疫,概括說就是扶正和祛邪,“避其毒氣”的環境消毒法是祛邪的重要環節,數千年來的實踐也證明它是行之有效的方法。所以,在門后、墻角撒雄黃粉、雄黃酒等習慣至今沿用。無論佩戴、泡酒、灑撒都充分體現了中醫體系在預防瘟疫方面的治未病之病——無病預防、有病早治的思想。
當前,人們對瘟疫的認識更加全面科學,防控措施更加多樣有效。汲取古人智慧,合理利用中醫藥資源,有意識地清潔衛生、殺蟲除害、改善生活環境等,是預防瘟疫的良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