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時間:2022-01-06
- 點擊:0
- 來源:經濟日報
|
||||
2021年我國經濟發展和疫情防控保持全球領先地位,實現了“十四五”良好開局。2022年外部環境更趨嚴峻復雜,我國經濟面臨的主要風險挑戰是什么?我國財政政策貨幣政策如何發力?就這些市場關注的熱點話題,中金公司研究部首席宏觀分析師張文朗接受了經濟日報記者采訪。 張文朗認為,2022年我國經濟面臨的主要風險挑戰在于疫情演變的不確定性,同時要關注美聯儲加速收緊貨幣政策可能對全球金融市場帶來的沖擊。美國通脹居高不下,如果美聯儲被迫加速收緊貨幣政策,甚至縮表,海外金融市場波動將加大,也可能會通過情緒傳導至國內金融市場。此外,房地產和地方政府有關的債務問題也帶來壓力。在房地產債務出清過程中,少數基本面薄弱的房企可能面臨債務壓力。 張文朗表示,主要增長動力來源是財政擴張和新經濟。財政政策將依靠三大抓手穩增長。第一,提振基建投資、碳中和背景下,碳稅征收及電價市場化改革有望進一步促進可再生能源發展,風電、光電、儲能等基礎設施可能將加快,“十四五”規劃重大項目也將逐步開工,支撐傳統基建投資反彈;第二,加大減稅降費力度,降低受疫情沖擊的部門,例如服務業、小微企業等的經營壓力;第三,加大轉移支付力度,在社保就業、衛生健康、住房保障等領域加大對居民轉移支付,進而支持消費。新經濟也將為經濟增長帶來新動能。數據顯示,2021年前三季度新能源汽車、工業機器人、集成電路產量同比分別增長172.5%、57.8%、43.1%,兩年平均增速均超過28%,高于整體工業增加值增速,預計在高質量發展的大背景下,這一態勢或仍將延續,其中數字經濟和新能源或將是未來發展重點。 預計財政將前置發力提振基建投資。張文朗認為,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保證財政支出強度,加快支出進度”“適度超前開展基礎設施投資”,財政部在2021年12月16日吹風會上表示已經提前下達2022年新增專項債限額1.46萬億元,預計在今年一季度發行使用;此外,財政或將延續減稅降費力度,以緩解中下游行業尤其是小微企業經營成本壓力;財政還將加大轉移支付力度,通過社保就業、衛生健康、住房保障等加大對居民轉移支付,對高技術產業的轉移支付力度或將延續高增。 貨幣政策方面,在穩增長以及防風險的訴求之下,張文朗預計2022年仍有降準,降息的可能性也上升。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穩健的貨幣政策要靈活適度,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022年仍有4.05萬億元MLF到期,降準仍是首選對沖工具。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也強調了貨幣政策結構性發力的領域,“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實體經濟特別是小微企業、科技創新、綠色發展的支持?!鳖A計2022年社會融資規模同比增速可能將溫和加速至10.7%(2021年預計為10.3%),2022年新增貸款可能上升至21.4萬億元(2021年預計為19.8萬億元)。 張文朗稱,跨周期政策將為經濟增長創造更加有利的環境,同時兼顧中長期的改革目標。比如,實現“雙碳”目標應避免長期目標短期化,新增可再生能源和原料用能將不納入能源消費總量控制。他建議貨幣政策要進一步寬松、降準的同時,也要降息。貨幣寬松宜早不宜遲,因為美國貨幣政策收緊的步伐在加快,如果我國貨幣寬松跟美國貨幣政策收緊的節奏一致,會增加資本外流壓力,所以要在美國加速收緊之前寬松。此外,財政政策力度要進一步加大,在提升基建增長速度的同時,要加大轉移支付與減稅降費力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