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時間:2022-09-12
- 點擊:98
- 來源:今日金昌
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市委、市政府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甘肅重要指示要求,團結帶領全市人民踔厲奮發、迎難而上、勇毅前行,推動經濟社會全面進步,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歷史性成就。從今日起,本報推出《我們這十年》系列報道,全面反映十年來金昌發展取得的巨大成就和成功經驗,激勵廣大干部群眾以更大決心、更大干勁奮進新征程,以實際行動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敬請關注!
十年,對于歷史只是彈指一揮間,對于百姓卻是結結實實的3652天。
黨的十八大以來的十年,市委、市政府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把為民造福作為最根本的政治擔當和最重要的政績,聚焦群眾的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做細做實民生工作,抓好辦好民生實事,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增強。
幸福,源于平靜充實
秋日里一個平平常常的日子,金昌人開始了一天的生活。
清晨,早餐店蒸騰的熱氣驅散了城市的涼意,晨曦的柔光喚醒睡夢中的年輕人,他們將奔赴不同的工作崗位度過忙碌而充實的一天;路上的孩子嬉笑玩鬧著向學校走去;早起的老人在健身廣場鍛煉完畢,拿起手機拍幾張照片。鏡頭下的金昌,天高云淡、街道整潔、民居敞亮……
這是屬于金昌人的“小確幸”,透過它,我們可以感悟到“以人民為中心”執政情懷。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市委、市政府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以“嚴、準、狠、快”的力度,構筑起阻擊疫情的嚴密防線,在多輪疫情中守住了金昌“一方凈土”,為群眾正常生產生活撐起“保護傘”。
在波瀾壯闊的脫貧攻堅時代畫卷上,金昌寫下一筆又一筆精彩篇章:八年精準扶貧,三年集中攻堅,2017年底,永昌縣“插花型”貧困縣順利摘帽;2018年底,15個建檔立卡貧困村全部出列;2019年底,全市現行標準下貧困人口全部實現穩定脫貧,貧困發生率下降為零,“兩不愁三保障”基礎穩固,兌現了“小康路上一個都不能掉隊”的諾言。
翻開金昌近些年的民生“賬本”,會發現每年民生支出在財政支出中所占的比例年均保持在80%左右,城鎮居民、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逐年上漲……
有句話叫“幸福來敲門”,對于金昌人來說,現在的生活就是這樣,推開門、打開窗,就能看見幸福的模樣?!份穼W子金榜題名時的雀躍是幸福。
回望過去,我市教育事業成績喜人:在全省率先通過國家義務教育基本均衡評估驗收、率先消除大班額,被教育部確定為國家級信息化教學實驗區;新建、改擴建甘肅有色冶金職業技術學院、金昌理工中專、市三中、永昌四小、區一幼等一批學校,教育教學環境不斷優化……特別是今年以來,我市大力推進教育“五好工程”,深化中高職教育一體化改革,高考成績創近年來新高,一本上線率突破歷史最高點,達到35.91%。孩子臉上的笑容,就是教育發展的最好答卷。
——一磚一瓦壘建起來的歸屬感是幸福。
百姓富不富,先看有沒有房子住。為了幫助貧困群體圓夢安居,我市加快建立多主體供給、多渠道保障、租購并舉的住房制度。截至今年上半年,全市共開工建設各類保障性住房112334套,累計發放低收入家庭租賃補貼16241戶、2812.03萬元。一磚一瓦,壘建起的不只是遮風擋雨的歸屬感,還有奔向美好生活的強大信心。
——腰間愈發沉甸甸的“荷包”是幸福。
我市通過實施就業優先戰略,全力抓好勞務輸轉工作、積極推動高校畢業生就業、扎實開展職業技能培訓,不斷提升就業服務質量,就業形勢總體穩定。據統計,2021年,我市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5649元,是2011年的2.27倍;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500元,是2011年的2.76倍。
——在家門口“好看病,看好病”是幸福。
去年,市中心醫院(金川集團公司職工醫院)晉升為國家三級甲等綜合醫院,意味著我市有了首家三甲醫院。目前,遠程醫學信息平臺已覆蓋我市縣鄉,千人擁有床位7.66張,較全國平均多1.2張,基本醫療保障實現全覆蓋。
今年,市人民醫院整合重組全面啟動,布局合理、規模適度、結構優化、功能完善、分工明確、運轉高效的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將加快形成,群眾在家門口“就好醫,好就醫”的夢想逐步實現。
——腳下四通八達的便捷是幸福。
我市持續加快交通網絡建設,不斷滿足群眾出行需求。截至去年底,通航城市達到8個,國道G570和省道S301線、S308線過境段建成通車,改造完善農村公路1024公里,市區建成主次干道76條177公里,行政村“兩通”任務提前完成。蘭張鐵路三四線金昌段年內開工建設準備工作正在有序推進,以鐵路、公路、航空為架構的立體化交通網絡日趨完善。
——特困群體臉上舒展的笑顏是幸福。
我市不斷健全社會保障體系,企業養老保險已實現省級統籌,困難群眾救助水平顯著提高,多層次、社會化養老服務體系不斷健全。去年,基本養老保險、城鄉居民醫療保險參保率分別達98.4%、98.7%。全市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最低標準持續提升,高出全省25元。
“在共產黨的領導下,我們老年人過得很幸福!”71歲的市民宿好德道出了老年人的心聲。
——強身健體、修身養性有去處是幸福。
物質富足是民生,精神充盈也是民生。我市大力繁榮發展文化體育事業,全面推進“書香金昌”建設,有序實施市體育產業大廈、體育公園項目。市縣兩級“四館”、鎮村兩級綜合文化服務中心實現全覆蓋,人均體育場地面積高于全國平均0.32平方米,社會保障和公共服務水平持續提高。群眾在文體事業的蓬勃發展中感受幸福和歸屬。
幸福,源于文明和諧
回眸十年,“全國文明城市”這個詞扎根在金昌人民的記憶深處。